一、綜述
4-7月,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地質災害、干旱為主,風雹、沙塵暴、地震和森林草原火災等也有不同程度發(fā)生。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等綜合分析認為,我國七大江河流域將全面進入主汛期,長江、淮河、太湖及松遼等流域存在洪澇災害風險;強對流天氣極端性增強,風雹災害可能點多面廣;有1—2個臺風登陸或明顯影響我國華南或東南沿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云南等局地地質災害風險高;華北、東北等地森林火險等級較高。
二、熱詞分析
如上圖所示,“洪澇”“暴雨”“泥石流”“干旱”等詞出現的頻率較高。主要為重慶萬州區(qū)“7.4”洪澇災害、廣西桂林強降水致嚴重內澇、云南超87萬人遭受旱災等信息被大量傳播,使得相關詞匯被廣泛提及。
三、情感分析
負面信息占比63%,主要集中在“質疑排水系統(tǒng)存在問題”“質疑市政工程投入資金未能真正用以治理內澇”“吐槽云南旱情嚴重卻無報道”等方面;正面信息占比21%,主要集中在“搶險救災”“應急處置”等方面;中性信息占比16%,主要集中在“關注財產損失和民生保障問題”等方面。
四、洪澇及地質災害
熱點事件一:廣西桂林強降水致嚴重內澇。5月22日,廣西桂林遭遇極端強降雨侵襲,城市多地道路出現嚴重內澇。氣象監(jiān)測資料顯示,桂林市秀峰區(qū)局部小時雨強達160.6毫米,單從降水強度來看,堪比2021年鄭州“7·20”特大暴雨。桂林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洪澇災害Ⅳ級應急響應。受市區(qū)內澇影響,部分路段交通中斷,造成371所學校停課。輿論關注:分析輿論來看,一是認為當地道路建設、排水系統(tǒng)等多方面存在問題;二是就工程質量問題進行討論;三是質疑市政工程投入資金未能真正用以治理內澇;四是關注財產損失和民生保障問題。
熱點事件二:重慶萬州區(qū)洪澇地質災害致17人死亡。7月3日以來,重慶市大部地區(qū)出現陣雨或雷雨,其中萬州區(qū)長灘鎮(zhèn)出現特大暴雨,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長灘·白巖站最大3小時降雨量達222mm,五橋河水位漲幅達7.52m。截至7月5日10時,降雨導致萬州區(qū)五橋、長嶺、白羊等36個鎮(zhèn)鄉(xiāng)街道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949.96公頃,成災面積1112.17公頃,絕收面積568.82公頃,全區(qū)直接經濟損失22784.474萬元。截至7月6日,萬州洪澇地質災害已造成17人死亡、2人失蹤。
熱點事件三:湖北巴東、建始暴雨洪澇襲擊致7000余人受災。7月3日至4日,強降雨襲擊巴東縣、建始縣,致使兩地10個鄉(xiāng)鎮(zhèn)7118人受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997萬元。據統(tǒng)計,巴東、建始兩地農作物受災面積369.85公頃,其中絕收面積104.97公頃;房屋倒塌7戶21間,嚴重損壞7戶14間,一般損壞13戶16間;道路損壞265千米、塌方19200立方米、路基損毀1607.77立方米;滑坡20余處。
研判分析:進入汛期以來,我國大范圍持續(xù)出現強降雨天氣,不少城市因強降雨發(fā)生內澇現象,對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另外在災害發(fā)生時,不利于逃生與避險,由此帶來的公共安全隱患較為突出。整體來看,在洪澇災害發(fā)生后,當地政府迅速組織搶險救災,并及時公布受災地區(qū)的救援和傷亡情況,保障了公眾的知情權,但隨著災情的發(fā)展,負面輿論也逐漸顯露,聲音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系統(tǒng)設計不合理、財政資金使用問題等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內澇問題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關注,加快提升城市積水內澇防治水平,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已迫在眉睫。
五、干旱
熱點事件一:云南超87萬人遭受旱災。4月18日,昆明市多個區(qū)縣以及西雙版納州、文山州多個縣市發(fā)布干旱橙色預警。截至目前,昆明市降水量為38年來同期最少,據云南省應急管理廳數據,今年一季度全省87.26萬人不同程度遭受旱災,因旱需生活救助19.37萬人。具體來看,年初以來云南旱情呈快速發(fā)展態(tài)勢,從文山、玉溪兩個州(市)迅速擴展到12個州(市)。不過隨著6月以來接連發(fā)生的5輪強降雨,云南省內氣象干旱范圍大幅減少,土壤墑情明顯改善,云南省大部分地區(qū)干旱已經解除。輿論關注:綜合輿論反映來看,一是關注旱區(qū)受災情況;二是猜測云南干旱是人為原因導致;三是傳播“久旱必有震”等涉震俗語;四是吐槽云南旱情嚴重卻無報道,希望官方重視云南旱情;五是討論近年極端天氣現象頻發(fā)原因。
熱點事件二:河北中北部地區(qū)出現不同程度旱情。據河北省水利廳消息,今年以來,河北省平均降水量123.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3%,特別是6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僅為2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60%,為1956年以來降水量最少年份。針對當前旱情,河北省水利廳已啟動干旱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研判分析:6月份以來,受南方降水影響,西南、華南等地干旱緩解,東北中西部、華北北部等地區(qū)氣象干旱露頭并發(fā)展。由于極端高溫對農作物生長、電力供應、森林防火等造成不利影響,建議有關部門在后續(xù)的工作中,一是要密切關注流域雨情、水情和旱情發(fā)展,并通過各區(qū)縣公共場所大屏幕、新聞頻道滾動預測預報。二是對城市、鄉(xiāng)鎮(zhèn)、農村飲水困難情況認真摸底排查,實行清單管理,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措施,切實保障供水安全。與此同時,也要做好灌溉用水管理,強化農業(yè)節(jié)水措施,最大程度減輕農作物旱災損失。三是加強信息收集報送,強化對抗旱信息的收集整理,并聯(lián)合各媒體平臺深入報道當地抗旱工作決策部署和抗旱行動情況,讓民眾了解情況的同時也起到情緒安撫及組織動員的作用。
六、臺風
熱點事件:今年第4號臺風“泰利”7月17日登陸我國。今年第4號臺風“泰利”于7月17日22時20分前后在廣東省湛江市南三島沿海登陸,多地已啟動應急響應。此臺風造成海南、廣東、廣西、澳門、香港等多地停工停課、交通停運等,部分地區(qū)造成一定程度經濟財產損失。據菲律賓國家減災委消息,截至7月18日上午8時,今年的第4號臺風“泰利”已經造成菲律賓1人死亡,4.7萬人受災。輿論關注:一是提醒沿海居民注意安全,善用天氣軟件,合理安排出行;二是部分網民吐槽部分受臺風影響地區(qū)未停工;三是吐槽電視臺安排記者臺風天在室外采訪的習慣,認為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四是認為此次臺風影響較小。
研判分析:臺風“泰利”已登錄我國,目前尚未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但從菲律賓的受災情況分析,相關部門并不能因此放松警惕,對此,一是仍需持續(xù)關注臺風走向,針對臺風帶來的強降雨、強風以及可能衍生出現的洪澇、內澇、山體滑坡等多個問題進行防范;二是相關部門應督促受臺風影響區(qū)域落實停工停運及其他安全措施,防止發(fā)生不必要的安全問題;三是加大對臺風影響的宣傳力度,防止部分居民因目前較小的影響而放松警惕,疏于防范,造成人身安全威脅。
七、地震
熱點事件一:云南保山隆陽區(qū)附近發(fā)生5.2級地震。2023年5月2日23時27分在云南保山市隆陽區(qū)瓦窯鎮(zhèn)(北緯25.35度,東經99.28度)發(fā)生5.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據了解,震中民房、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受損,有滾石、墻體開裂、梭瓦等情況。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震感強烈,臨滄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震感。截至5月3日6時49分,據不完全統(tǒng)計,云南隆陽5.2級地震已造成3人輕傷。輿論關注:一是多數網民祈愿震區(qū)平安;二是多數網民表示震感強烈,周邊地區(qū)網民亦表示有震感;三是部分網民發(fā)布“地震云”圖片,稱在震前看到“地震云”;四是個別網民傳播“云南今年會發(fā)生7級地震”謠言。
熱點事件二:四川宜賓珙縣深夜突發(fā)4.5級地震。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5月22日03時56分在四川宜賓市珙縣(北緯28.40度,東經104.83度)發(fā)生4.5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地震發(fā)生前,宜賓當地大多數居民收到預警信息,部分民眾表示震感強烈。5月22日早,記者從珙縣縣委宣傳部獲悉,地震發(fā)生后,珙縣立即啟動地震四級應急響應,迅速組織應急、公安、交通、自規(guī)、衛(wèi)健等部門開展災情排查工作。輿論關注:一是多數網民認為震感較強,睡夢中被震醒;二是部分重慶、云南、貴州等地網民表示有震感;三是認為地震預警較為及時。
研判分析:4月以來,我國地震多以4級以下的小震為主,4級以上地震較少,且未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害。從四川珙縣4.5級地震的輿論反饋可看出,多數網民對目前的地震預警系統(tǒng)較為滿意,認為預警較為及時。另外,在云南保山隆陽區(qū)5.2級地震的輿論反饋中可以看出,仍有部分網民相信“地震云”的說法,且有個別網民傳播涉地震謠言,制造恐慌。對此,相關部門一是應持續(xù)優(yōu)化地震預警系統(tǒng),給予地震帶居民一定的安全預警保障,并且可加大預警系統(tǒng)宣傳力度,盡可能保證多數居民都能夠下載使用地震預警系統(tǒng);二是加強地震知識的科普工作,防止“地震云”等說法泛濫,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情緒;三是對涉震謠言類信息加強監(jiān)測,防止毫無根據的地震預測謠言擾亂社會安定。
八、森林火災
熱點事件一:四川稻城縣境內因雷擊引發(fā)森林火災。4月18日,甘孜州稻城縣各卡鄉(xiāng)百合村境內因雷擊發(fā)生森林火災?;馂陌l(fā)生后,四川省、甘孜州迅速啟動預案,調集森林消防、地方專業(yè)隊和干部群眾趕赴現場處置。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同步啟動應急響應,調派257名消防員參與救援。4月28日下午,經全體救援力量連續(xù)10天的艱苦奮戰(zhàn),發(fā)生在四川稻城縣各卡鄉(xiāng)百合村境內的雷擊森林火災火場成功撲滅,無人員傷亡。
熱點事件二: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發(fā)生森林火災。7月9日晚,位于永登縣境內的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發(fā)生森林火災?;馂陌l(fā)生后,省市消防救援隊伍迅速啟動應急響應,先后出動專業(yè)力量及現場干部群眾近700人趕赴現場。截至7月11日上午,火場明火已基本撲滅。經初步排查,此次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
研判分析:森林火災具有范圍大、損失慘、時間長、火勢猛等特點,一旦發(fā)生火情不僅會燒毀成片森林,傷害林內動物,還會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貧瘠和破壞森林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進而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失去平衡。針對森林火災,首先要堅持在“防”上下大功夫。要切實加強監(jiān)測預警,建立落實森林火險預警機制;持續(xù)深入開展森林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和查處違規(guī)用火行為專項行動;加大林區(qū)防火道、隔離帶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其次要做好應急準備。開展演練形成“實打實”的戰(zhàn)斗力;善于運用航空器、無人機、滅火劑等各類高科技裝備;采取新媒體新方式與傳統(tǒng)媒體方式相結合,形成精準有效的宣傳。
九、其他災害
熱點事件一:黑龍江寧安市降下9厘米冰雹。7月1日,黑龍江牡丹江市寧安市遭遇短時強降雨、特大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冰雹最大直徑9厘米,造成寧安市城區(qū)及有關鄉(xiāng)鎮(zhèn)不同程度受災。網友拍攝的視頻顯示,特大冰雹將大片居民樓玻璃砸碎,停在樓下的車輛的玻璃也被砸破。街上樹木被從根部折斷,冰雹聚集堆積在街道,仿佛冰河流淌。
熱點事件二:新疆哈密出現強沙塵暴。7月2日19時許,受對流天氣影響,新疆哈密市伊州區(qū)出現大范圍強沙塵暴天氣。在觀察者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到,沙塵暴籠罩了整個城市,黃沙使得視線幾乎完全被遮擋。此次沙塵暴在持續(xù)約一個半小時后逐漸消散。
研判分析:夏季大風、冰雹等極端天氣發(fā)生風險較高,對公眾生活、城市運行、建設施工、農業(yè)生產等領域產生較大影響。對此,各級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需切實加強預測預報。同時,及時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工作,切實加強安全防范,最大限度地防范化解災害風險及各類次生、衍生災害。此外,雖然沙塵暴天氣主要發(fā)生在春季,夏季出現的情況較為罕見,但西北地區(qū)、華北地區(qū)仍應做好沙塵暴天氣的監(jiān)測和預警。
相關閱讀推薦》》自然災害類公共事件網絡輿情特點分析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