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知名網紅IShowSpeed(“甲亢哥”)訪問我國多個城市并進行網絡直播,引發(fā)了國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本報告旨在對該事件的輿情態(tài)勢、傳播效果、相關風險及策略啟示進行全面復盤與深度分析,并對未來網絡紅人來華進行旅游的行為做輿情研判及風險提示,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2025年3月下旬至4月初,美國知名網紅達倫·沃特金斯(Darren Watkins Jr.,在中國被網民廣泛稱為“甲亢哥”),對中國大陸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進行了一系列引人矚目的直播活動。IShowSpeed作為全球范圍內極具影響力的流媒體主播和內容創(chuàng)作者,尤其在青少年群體中擁有龐大的粉絲基礎和號召力,其個人頻道訂閱量達數千萬級別。
此次訪華行程自2025年3月24日始于上海,至4月7日結束于長沙,期間依次到訪了北京(3月26日)、鄭州(3月28日)、成都(3月31日)、重慶(4月2日)、香港(4月4日)、深圳(4月5日)、長沙(4月7日)等多個中國重要城市。沃特金斯通過其擅長的網絡直播形式,全程記錄并分享了他在中國各地的旅行體驗、文化互動和個人見聞。
鑒于IShowSpeed在全球互聯網領域的高知名度及其直播內容的即時性和互動性,本次訪華活動迅速吸引了國內外公眾和媒體的高度關注,形成了一次跨文化傳播的熱點事件。在特定的國際輿論背景下,這樣一位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西方網絡名人深入中國多地進行長時間、高互動性的公開直播,為觀察和理解當代中國提供了一個非官方的、個體化的視角,其本身即構成了一次具有特殊研究價值的公共外交與跨文化交流案例。
IShowSpeed此次訪華活動,在境內外均引發(fā)了廣泛關注,迅速形成了現象級的傳播態(tài)勢。
2.1 傳播廣度與熱度
在國內輿論場,本次事件獲得了主流媒體和網民群體的普遍關注。根據蟻坊軟件提供的輿情監(jiān)測數據,僅中央級媒體關于IShowSpeed訪華的相關報道發(fā)布數量就超過了4000篇,顯示出官方媒體對此事件傳播價值的高度重視。同時,IShowSpeed迅速在中國內地主流社交媒體平臺開設個人賬號,并快速積累了大量關注者。例如,其抖音賬號粉絲數短時間內達到488萬,快手賬號粉絲數達到316萬,此外還在小紅書、Bilibili(B站)、微博等平臺建立了影響力陣地。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即時放大了其訪華的影響力,也為其在中國市場的長期運營和潛在商業(yè)變現奠定了基礎。
在國際輿論場,IShowSpeed的中國之行同樣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第三方統(tǒng)計網站viewstats的數據顯示,在其訪華的兩周期間,其個人YouTube頻道的視頻累計觀看量和新增訂閱用戶數量均顯著高于其日常水平。這表明,此次訪問不僅鞏固了其在原有粉絲群體中的地位,更通過獨特的中國內容吸引了大量新的國際觀眾,其直播內容成為國際社會、特別是年輕一代了解中國的一個非傳統(tǒng)但極具吸引力的窗口。
viewstats統(tǒng)計的IShowSpeed頻道閱讀量變化
谷歌趨勢統(tǒng)計的IShowSpeed趨勢變化
2.2 信息來源與推動者
從策劃與執(zhí)行層面看,IShowSpeed的此次訪華活動主要由商業(yè)機構推動。其行程首站上海的相關安排由歌手Jessie J參與投資的MCN(多頻道網絡)公司East Goes Global負責。而后續(xù)在北京、鄭州、成都、重慶、香港、深圳、長沙等七個城市的行程安排,則由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亞洲青年文化推廣公司88rising負責。這清晰地表明,本次事件具有顯著的商業(yè)運作背景,MCN機構在對接資源、規(guī)劃路線、內容生產和商業(yè)合作(潛在)等方面扮演了核心角色。盡管其初始動因可能包含商業(yè)考量,但事件的實際展開和傳播效果,客觀上遠遠超出了純粹的商業(yè)活動范疇,產生了一系列復雜的輿論效應和文化影響。
2.3 具體行程及輿論關注點
城市 | 特點 | 活動 | 公眾反應 |
上海 | 現代與歷史的融合, 科技先進, 美食多樣。 | 直播六小時, 參觀外灘、東方明珠塔, 嘗試街頭小吃, 高鐵體驗。 | 媒體關注度高, 居民熱情迎接。高鐵上的網速獲贊。 |
北京 | 文化遺產 (故宮、長城), 歷史意義重大。 | 參觀故宮、長城(表演后空翻), 嘗試街頭小吃。 | 受歡迎: 作為首都, 吸引廣泛關注, 媒體報道積極, 居民熱情。路人美顏笑點。李美越的翻譯爭議。 |
鄭州 | 武術文化, 少林寺的傳統(tǒng)與現代融合。 | 穿僧袍, 學習并表演功夫, 直播五小時。 | 行程有波折,少林文化受到好評,翻譯有爭議。 |
成都 | 傳統(tǒng)文化 , 美食 (火鍋), 休閑氛圍。 | 臉部畫熊貓, 體驗針灸, 觀看川劇, 嘗試當地美食。 | 文化、美食體驗豐富, 觀眾反饋積極, 中醫(yī)館女翻譯受好評。Cosplay女子的種族歧視言論。 |
重慶 | 立體化城市設計 , 美食多樣。 | 加入當地樂隊, 嘗試當地美食, 體驗單軌,觀賞夜景。 | 賽博城市獨特魅力吸引眼球,最后無人機展示夜景的震撼畫面瞬間引爆直播間。 |
香港 | 國際化城市, 美食。 | 參觀海洋公園, 嘗試街頭小吃, 參與打小人儀式。 | 行程略秩序混亂, 媒體批評較多,與紹興女孩的互動拯救直播。 |
深圳 | 科技創(chuàng)新, 未來感強。 | 參觀華為店, 購買折疊手機, 體驗多種科技產品。 | 國際觀眾對科技印象深刻, 媒體報道正面。 |
長沙 | 文化體驗 美食, 與大張偉的合作。 | 探索岳麓山、太平街, 體驗80年代主題餐廳, 與大張偉見面。 | 關注和大張偉的合作。因整體商業(yè)性太強而受批評 |
IShowSpeed的中國之行在國際上獲得了顯著的正面評價。其核心效果在于,向全球觀眾展示了一個不同于許多西方主流媒體報道的、更加生動和多元的中國面貌。這種積極反響并非偶然,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并通過網絡直播這種媒介形式放大的結果。
3.1 打破刻板印象,展現更真實的中國
國際觀眾普遍將IShowSpeed的直播看作是一次探索“真實中國”的機會。與傳統(tǒng)媒體報道相比,Speed的直播深入到了中國的城市細節(jié)和普通人生活,捕捉了民眾的日常狀態(tài)、都市活力和科技發(fā)展。這種直接的呈現方式,有力地挑戰(zhàn)了西方社會長期以來對中國的一些固有印象(例如認為民眾保守、技術落后等)。正如行業(yè)觀察媒體Dao Insights所評論的,直播內容顯示,中國大城市里存在著活躍的網絡文化和青年活力,這與過去西方媒體刻意營造的“安靜呆板”的標簽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以個人視角出發(fā)、非官方主導的敘事方式,因其自發(fā)和未經刻意安排,更容易被觀眾信任和接受。
3.2 成功的關鍵因素分析
直播帶來的現場感和個人化連接: 網絡直播的特點在于即時、互動,能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身臨其境”感。觀眾感覺就像和主播一起在旅行,這種沉浸式體驗大大縮短了心理距離。IShowSpeed以他一貫的夸張、直率風格直播,他的真實情緒反應(驚訝、興奮等)讓國際觀眾更容易代入,把他看作是一個了解中國文化的“代理人”。這種方式讓觀眾感覺與主播建立了某種個人聯系,從而更愿意相信他分享的信息和感受。
活用文化符號并結合個人興趣: 長城、少林功夫、大熊貓等是中國對外宣傳的常見元素。這次訪問的巧妙之處在于,沒有停留在簡單展示這些符號,而是將它們與IShowSpeed的個人興趣(比如他對功夫電影的喜愛)結合起來。例如,在少林寺,不僅滿足了他個人的“功夫夢”,他與師傅的互動過程也充滿了故事性,還間接傳遞了一些東方文化理念(如師徒情誼)。這讓傳統(tǒng)文化不再是靜態(tài)的宣傳符號,而是變成了有溫度、有故事的體驗,更容易被國際觀眾理解。
現代科技與發(fā)展面貌的反差吸引力: 直播中頻繁出現的中國現代科技產品(如各種品牌的電動汽車、折疊屏手機、人形機器人)和現代城市景觀(如重慶的未來感建筑),以及新的消費場所(如文和友),與國際上一些對中國的舊有認知形成了對比。這種預期之外的景象激發(fā)了觀眾的好奇心。南加州大學教授科茲內茨提到的“禁果效應”在此有所體現——越是與主流說法不同的信息,越能激發(fā)人們了解的欲望。佐治亞州立大學教授杜菲克也指出,IShowSpeed即興、自然的風格顯得很真實,讓觀眾相信他對技術的驚嘆是真誠的,這種“看起來的真實”比官方宣傳有效得多。這些科技元素本身就吸引眼球,成功塑造了中國創(chuàng)新、前沿的一面。
利用粉絲文化和網絡“?!边M行傳播: IShowSpeed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和一套獨特的網絡“?!蔽幕K谥袊c名人互動、尋找C羅元素等行為,都精準地迎合了他的粉絲。通過粉絲群體的轉發(fā)、評論和再創(chuàng)作,事件的影響力被極大地放大。這顯示了在全球化時代,網絡亞文化和粉絲群體在跨國傳播中的強大力量。
3.3 對提升中國軟實力的作用
許多觀察者認為,這次訪問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軟實力實踐案例。中國市場經濟研究集團創(chuàng)始人Shaun Rein的評價——“Speed一天內對中國軟實力的助力,比我30年職業(yè)生涯所做的還要多”——雖然是個人觀點,但也說明了這類非官方、個人化的交流在改善國家形象、抵消負面宣傳方面可能具有的高效率。通過一個充滿活力的外國年輕人的視角,直播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傳遞了中國的開放、民眾的友好、社會的現代化和安全感。這種更關注“人”的故事,繞開了復雜的政治議題,直接觸及情感和體驗,更容易被國際公眾(尤其是對傳統(tǒng)政治宣傳不感興趣的年輕人)所接受。從效果上看,這促進了非官方層面的公共外交(即所謂的“第二軌道外交”),展示了在網絡時代,個體網紅也能成為有影響力的跨文化溝通橋梁。
與國際輿論場相似,IShowSpeed的訪華活動在中國國內也引發(fā)了廣泛關注,并獲得了整體積極正面的輿論評價。國內網民普遍對這位外國網紅展現出的對中國的好奇、以及其直播內容所呈現的景象表示歡迎和認同,其中也交織著國民自豪感和對外部世界了解真實中國的期待。
4.1 主要輿論傾向:積極正面,認同感強
國內輿論場的主流聲音對IShowSpeed的訪問持肯定態(tài)度。網民樂于見到一個擁有巨大國際影響力的主播,以相對真實和直接的方式體驗中國、介紹中國。這種積極情緒的形成,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對沖西方負面敘事的心理需求: 長期以來,部分國內民眾對西方媒體報道中存在的對華偏見和負面刻畫感到不滿。IShowSpeed的直播內容,客觀上展示了中國社會的活力、現代化成就以及民眾的友好開放,這與某些西方敘事形成對比。因此,網民在情感上天然地親近這位能夠“展現真實中國”的外國網紅,其直播內容滿足了國內受眾希望被外部世界客觀、正面了解的心理期待。
本土化元素的親切感與共鳴: 直播中大量出現的中國網民所熟知的元素,極大地增強了內容的吸引力和親切感。
網紅地標與場景: 如重慶的“賽博朋克”城市景觀,這些本身在國內互聯網上就具有高討論度的地點,通過外國網紅的視角再次呈現,引發(fā)了新一輪的關注和自豪感。
本土網紅人物的互動: 例如在成都,主動追隨IShowSpeed并投喂食物的“鹵鵝哥”林江,其本身就是從本地成長起來的網絡人物。這種本土網紅與國際網紅的“碰撞”,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傳播效果,易于在國內社交媒體上引發(fā)討論和共鳴。
日常生活的幽默與溫情: 直播中不乏源自真實生活的笑點和溫情時刻。例如在長城上,IShowSpeed與使用美顏濾鏡的游客阿姨形成的有趣反差;或是在紹興(雖然原始資料未明確提及紹興,但提到“與紹興女孩的平靜對話”可能是作為普遍美好互動的例子),與普通民眾進行的平靜、友好的對話。這些貼近生活的細節(jié),讓國內觀眾感到真實、有趣,并傳遞了人與人之間普遍的善意。
對真實與友好交流的認可: IShowSpeed相對不加修飾、情緒外露的直播風格,雖然有時顯得夸張,但其流露出的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和直接反應,被許多國內觀眾認為是“真實”的表現。同時,他在旅途中與普通民眾的多數互動都展現了友好和尊重,這也獲得了國內網民的普遍好感。
4.2 共性:跨越文化的共同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引發(fā)國內外觀眾共同好評的瞬間,往往觸及了人類共通的情感和價值觀。例如與普通人(如“紹興女孩”所代表的)之間平和、尊重的交流,體現了跨越文化背景的、對美好人際關系的向往。這些不依賴于特定文化背景的笑點和溫情時刻,是其內容能夠同時在國內外引發(fā)共鳴的重要因素。
國內輿論場對IShowSpeed訪華的積極反應,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包含了對國家形象正面展示的期待,也體現了對本土文化元素和真實、友好交流的認同。
在IShowSpeed此次訪華活動的高關注度下,幾起負面事件的發(fā)生也引發(fā)了輿論波瀾。需要認識到,此類由商業(yè)機構主導、具有高度開放性和不可預測性的網絡名人活動,其過程本身就伴隨著一定的輿情風險。主管部門在此類事件中并不具備直接干預活動具體流程的條件和角色,因此,觀察、理解這些負面事件的性質、影響及傳播規(guī)律,對于未來把握類似機遇、規(guī)避潛在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5.1 主要負面事件觀察
本次訪問中,值得關注的負面輿情事件主要有:
商業(yè)合作方行為失當: 在長沙某餐飲品牌的直播中,該品牌聯合創(chuàng)始人的現場行為(如爭搶鏡頭、言語不當)引發(fā)了網民的普遍反感,直接導致了該場直播的負面輿情,并對該商業(yè)品牌自身形象造成了顯著損害。這暴露了商業(yè)合作方在對接國際網紅活動時,可能因準備不足或行為失范而帶來負面效應的風險。
翻譯環(huán)節(jié)引發(fā)的爭議: 翻譯李xx和鄭州行的女翻譯的表現成為了輿論焦點。網民主要質疑其翻譯的準確性以及在特定文化場景下(如少林寺謝禮環(huán)節(jié))的表述是否恰當或是否存在惡意。同時其翻譯水平與成都行中備受好評的羅妍莉翻譯形成對比。
突發(fā)極端言論干擾: 直播中出現的身著Cosplay服裝女子發(fā)表種族歧視言論的事件,雖然是個體極端行為,且與活動組織方及IShowSpeed本人無關,但在高流量的直播中出現,客觀上對直播內容造成了污染,并存在被放大解讀、用以攻擊中國社會環(huán)境的潛在風險。這提示了在開放性直播活動中,存在被無關第三方惡意利用或干擾的可能性。
5.2 影響分析與啟示
這些負面事件雖然并未主導整體輿論走向,但其影響值得關注:
局部損害活動形象與體驗: 特定事件(如長沙某餐飲店風波)直接破壞了當時直播的觀看體驗,并引發(fā)了對相關商業(yè)品牌或個體的負面評價。
暴露跨文化溝通難點: 翻譯爭議集中暴露了在非官方主導的交流中,確保文化信息準確、得體傳遞的難度。錯誤的或不專業(yè)的文化轉譯可能扭曲交流本意,甚至產生反效果。
提示潛在的風險點: 這些事件共同揭示了在擁抱此類非官方、高流量國際交流活動時,需要關注的風險點:合作方專業(yè)度、關鍵服務(如翻譯)質量、現場突發(fā)事件管理(由主辦方負責)、以及被外部因素干擾的可能性。
對于主管部門相關部門而言,從這些事件中可以獲得以下啟示:
保持戰(zhàn)略定力與客觀評估: 認識到此類活動的“雙刃劍”效應,既要看到其在公共外交和形象傳播上的巨大潛力,也要對其伴生的風險有清醒認識。不因個別負面事件否定整體價值,也不因追求流量而忽視潛在問題。
加強對規(guī)律的研究與把握: 持續(xù)關注和研究網紅經濟、跨文化傳播及相關風險的規(guī)律。理解MCN機構的運作模式、網紅活動的特點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助于在宏觀層面進行更有效的引導和風險提示。
間接營造良好環(huán)境: 雖然不直接干預具體活動,但可以通過行業(yè)引導、發(fā)布最佳實踐案例、支持相關研究等方式,鼓勵市場主體(如MCN、平臺、文旅企業(yè))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和風險意識,營造更有利于良性國際文化交流的行業(yè)環(huán)境。
理解并分析非官方主導活動中出現的負面事件,有助于我們更成熟地看待和利用這類新的傳播機遇,并在保持距離的同時,進行更有效的宏觀引導和風險管理。
在IShowSpeed訪華這一由市場力量主導的事件中,中國政府部門(包括中央和地方相關部門)并未扮演活動策劃者或直接管理者的角色。然而,主管部門敏銳地認識到此類非官方交流活動在特定輿論環(huán)境下的潛在價值,并采取了“順勢而為、因勢利導”的策略,旨在放大事件的正面效應,服務于國家形象傳播和地方發(fā)展的目標,同時審慎管理潛在風險。
6.1 中央層面的策略:宏觀引導與議題塑造
中央相關部門在此次事件中的角色更側重于宏觀層面的輿論引導和議題管理。
策略性“推流”與敘事構建: 官方媒體資源被策略性地用于放大IShowSpeed訪華的積極信息。包括駐美使館、外交部等都發(fā)聲介紹其行程。超過4000篇的中央媒體報道量,以及在關鍵節(jié)點(如抵達時)的宣傳,顯示出官方有意利用這一契機,通過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年輕網紅視角,向世界傳遞一個更加真實、充滿活力的中國形象,以此對沖部分西方媒體的刻板印象和負面敘事。
關鍵原則 保持“非官方”觀感: 成功的關鍵在于操作的微妙性。官方的介入必須避免留下“刻意安排”或“官方邀請”的痕跡。過度明顯的官方色彩反而會損害信息的可信度,削弱其在國際輿論場(尤其是對官方宣傳有天然警惕性的受眾中)的說服力。因此,官方的角色更像是“第三方推手”,通過既有媒體渠道進行放大傳播,而非直接介入活動內容本身。
6.2 地方層面的策略:借勢文旅宣傳與形象推廣
地方政府則更多地將此次訪問視為推廣本地文旅資源和城市形象的寶貴機遇。
積極引導,順水推舟: 地方政府在IShowSpeed到訪時,展現出積極對接和提供便利的姿態(tài),但同樣注意把握分寸。例如,在鄭州少林寺行程中,當IShowSpeed團隊最初安排出錯、前往錯誤景點時,相關方面的適時引導不僅幫助其找到了正確的目的地,反而因“歷經波折終達目標”的情節(jié)增添了故事性,提升了傳播效果。這體現了地方政府在非主導情況下,靈活應變、化解問題并將其轉化為正面?zhèn)鞑ニ夭牡哪芰Α?/p>
承接流量,服務地方發(fā)展: 對于活動中意外走紅的本地元素(如榮昌“鹵鵝哥”林江),地方政府展現出快速反應和積極作為。榮昌區(qū)委、區(qū)政府在林江及其鹵鵝產業(yè)獲得關注后,加班加點制定方案、策劃活動,旨在將這波“網紅流量”有效轉化為推動地方特色產業(yè)發(fā)展和文旅形象提升的實際動力。林江本人“蹭流量最大受益者是家鄉(xiāng)”的回應,也與地方政府希望達成的目標相契合。
重要考量 避免過度商業(yè)化: 地方政府在利用此類流量時,也需警惕過度商業(yè)化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地方介入顯得過于功利或急躁,可能會引發(fā)公眾反感,損害地方形象。因此,如何在積極“蹭流量”與保持形象、尊重市場規(guī)律之間取得平衡,是地方政府需要把握的關鍵。
6.3 總體原則:平衡機遇與風險
綜合來看,官方在此類事件中的角色定位是:敏銳的觀察者、適時的引導者、以及宏觀環(huán)境的維護者。核心策略在于,在不破壞活動自發(fā)性和真實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正面價值,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的傳播與發(fā)展目標。這要求官方具備高度的媒介素養(yǎng)、靈活的應變能力以及對輿論傳播規(guī)律的深刻理解,既要勇于抓住機遇,也要善于規(guī)避風險,尤其要避免因介入不當而引發(fā)“安排痕跡過重”或“過度商業(yè)化”的負面觀感。
基于本次IShowSpeed訪華事件的輿情表現及其成功原因分析,可以對未來其他國際網絡名人來華進行旅游直播的可能性、潛在方向及關鍵注意事項進行如下研判:
7.1 未來可能性研判:趨勢向好,潛力巨大
IShowSpeed訪華的成功案例,無論是在國際傳播效果、國內輿論反響,還是其個人流量與商業(yè)價值的提升上,都已清晰地展示了此類活動巨大的潛力。主要原因在于:
滿足了國際社會了解真實中國的需求: 大量國際觀眾,特別是年輕一代,渴望通過非傳統(tǒng)、更生動的渠道了解中國,以彌補或對比主流媒體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
契合了國內民眾展示國家形象的意愿: 國內公眾樂于見到外國友人正面、積極地體驗中國,并愿意參與互動,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商業(yè)價值已被驗證: MCN機構(如88rising)和網紅本人都從流量增長、品牌曝光乃至后續(xù)的賬號運營中看到了顯著的商業(yè)回報。
因此,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具備國際影響力的網絡名人,在MCN機構或相關商業(yè)實體的推動下,選擇中國作為旅游直播的目的地。 這可能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的國際文化交流與商業(yè)活動模式。
7.2 潛在直播方向研判:多元化與深度化
未來的網紅訪華直播,可能會在IShowSpeed模式的基礎上,呈現出更多元化和深度化的趨勢:
復制與拓展“Speed模式”: 即結合“傳統(tǒng)文化符號 + 現代都市奇觀 + 科技體驗 + 民間互動”的模式,這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不同網紅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粉絲畫像,在城市選擇、體驗項目上有所側重。
垂直領域深耕:
美食探尋: 專注于中國豐富多元的地域美食,進行深度探店、街頭小吃體驗、烹飪學習等。
科技體驗: 聚焦中國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智慧城市、電子消費品等領域的最新發(fā)展,進行產品測評、企業(yè)探訪等。
文化藝術: 深入探索特定地域文化、民族風情、傳統(tǒng)藝術(如戲曲、書法、非遺技藝)等。
自然風光與戶外探險: 針對中國壯麗的自然景觀,進行徒步、登山、自駕等戶外主題直播。
時尚潮流與生活方式: 探索中國大城市的時尚產業(yè)、青年文化、潮流消費等。
互動形式創(chuàng)新: 可能出現更多與本土網紅聯動、粉絲見面互動、參與地方節(jié)慶活動等更具互動性的直播形式。
核心成功要素預測: 無論方向如何,“真實性”、“互動性”、“文化反差/融合”、“個體視角” 仍將是決定直播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能夠真誠表達、與環(huán)境和人產生良好化學反應的網紅,更容易獲得成功。
7.3 未來活動的關鍵注意事項
為促進此類活動健康發(fā)展并最大化其正面效應,同時規(guī)避風險,以下幾點值得未來活動的主辦方(主要是MCN機構)和相關方(包括潛在的商業(yè)伙伴及提供便利的地方部門)高度重視:
網紅選擇的適配性: 并非所有高流量網紅都適合來華直播。應優(yōu)先考慮對中國文化有真實興趣、性格相對開放包容、價值觀無明顯沖突、直播風格能被國內外主流觀眾接受的網紅。對其過往言行和粉絲群體特征進行評估,規(guī)避潛在的爭議風險。
維護“真實性”生命線: 策劃方需在行程規(guī)劃與內容呈現上把握平衡,既要有亮點設計,也要保留足夠的即興和探索空間。過度商業(yè)化、流程僵化、劇本痕跡過重的內容,極易引發(fā)反感,損害活動效果。商業(yè)植入需自然、適度,避免出現類似文和友事件中商業(yè)意圖壓倒交流體驗的情況。
文化敏感性與專業(yè)翻譯: 必須高度重視跨文化溝通的準確性和得體性。活動前對網紅進行必要的文化背景和禮儀培訓。配備高水平、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專業(yè)翻譯至關重要,避免因語言障礙或文化理解偏差造成誤解甚至負面事件(如少林寺翻譯爭議)。
預期管理與風險預案: 對活動的預期應保持理性,并非每次都能復制“現象級”成功。主辦方需制定完善的風險預案,涵蓋技術故障、意外沖突、負面言論干擾、網紅不當言行等多種可能情況,明確應對流程和責任主體。
保持非官方色彩的獨立性: 國際傳播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非官方”的身份帶來的可信度。相關部門提供便利支持時,應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直接介入內容制作或流程安排,維護活動作為民間自發(fā)交流的性質。過度明顯的官方背書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關注細節(jié)與落地執(zhí)行: 活動的成功往往體現在細節(jié)。行程安排的合理性、后勤保障的順暢度、與當地民眾互動的友好氛圍營造等,都需要主辦方精心策劃和妥善執(zhí)行。
美國YouTube名人IShowSpeed的訪華直播活動,作為一次由市場力量主導的跨文化傳播實踐,通過其“真實”、生動的個體視角,成功向國際社會展現了融合傳統(tǒng)文化、現代科技與民眾活力的多元中國形象,有效對沖了西方刻板印象,并在國內外輿論場獲得顯著正面反響,客觀上助推了中國軟實力提升;盡管活動中也暴露出商業(yè)合作失范、文化轉譯困難等風險點,提示了未來類似活動需高度重視網紅選擇、內容真實性、專業(yè)翻譯及風險管理;官方在此過程中采取了“順勢而為、因勢利導”的策略,通過宏觀引導放大正面效應,顯示了對此類新興傳播模式的敏銳把握,預示著未來國際網紅來華直播可能成為常態(tài)化趨勢,但其健康發(fā)展需持續(xù)關注真實性維護與跨文化溝通的專業(yè)性。
相關閱讀推薦:2024年下半年輿情全景透視
(部分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