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標簽:斐訊 聯(lián)璧金融 p2p公司 0元購 京東 斐訊K3
(圖片來源于時代財經 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
簡介:6月21日,上海聯(lián)璧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lián)璧金融運營主體公司)由于涉嫌違法犯罪被立案調查,15名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單個投資者損失高達幾百萬,整體涉及資金目前尚難統(tǒng)計。而站在聯(lián)璧金融幕后的斐訊,以及銷售斐訊路由器等產品的京東商城同樣深陷其中,斐訊受害者的一再維權引起輿論關注。相關輿情量在7月17日達到頂峰。
由上圖可以看出,“斐訊聯(lián)璧‘0元購’爆雷事件”整體輿情趨勢波動較大,自6月23日上海警方通報后,輿情潛伏至6月27日后迅猛上升,其原因為聯(lián)璧受害者知情后在各大平臺維權所致。此次事件受害者中有效登記的投資者為3973人,涉及資金8.44億元,金額數目之龐大,事件影響范圍之廣,皆令網民震驚。7月17日,輿情量到達最高峰,主要原因為《新京報》發(fā)表《斐訊0元購調查 投資資金流向成謎》《“0元購”坑消費者,電商平臺難辭其咎》等文章引網民共鳴。此后,雖然部分受害者仍然在各大平臺持續(xù)發(fā)聲,部分媒體作跟蹤報道,但關注度明顯銳減。
由上圖可以看出,有關“斐訊聯(lián)璧‘0元購’爆雷事件”的輿情信息中,傳播量位居首位的平臺為微博,占83.42%。6月21晚5時許,@阿杰_Alex發(fā)博“聯(lián)璧金融涼了,辦公室都被清理了。@劉強東在你京東買的斐訊路由器,返利翻車,你怎么說?”的消息,引網民關注,隨后,媒體官微@每日經濟新聞發(fā)博“聯(lián)璧科技遭立案調查:經偵介入,多名員工和多箱東西被警方帶走”引發(fā)輿論重視,網民探討繼善林金融、唐小僧之后,民間四大高額返利平臺終不能幸免,爆雷事件引發(fā)大量網民關注和轉評,聯(lián)璧金融受害者陸續(xù)曝光更多內幕信息引網民關注。
其次是論壇,占7.70%。作為一個以“興趣群體”著稱的平臺,其龐大的用戶群以興趣引入“朋友表”,其用戶關注的信息更能讓“朋友表”內的用戶信服,進而傳播。此次事件中,論壇影響力排名最大的是百度貼吧,吧友的持續(xù)討論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
新聞網站因其絕對的輿論影響力,在此次事件傳播中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7月17日,《新京報》的持續(xù)發(fā)文,傳播廣泛,獲得了網民的一致認可與共鳴,《“0元購”坑消費者,電商平臺難辭其咎》一文,媒體轉載達152次,網民轉發(fā)13000余次。
在“斐訊聯(lián)璧‘0元購’爆雷事件”中,29%的媒體報道聯(lián)璧涉金融詐騙警方介入調查,“每經網”發(fā)布《聯(lián)璧科技遭立案調查:經偵介入 多名員工和多箱東西被警方帶走》引媒體關注,隨后《新京報》、“中國經濟網”“財經網”等媒體持續(xù)跟蹤報道引輿論關注。23%的媒體報道聯(lián)璧金融突崩盤斐訊急換合作平臺,媒體認為,斐訊一系列的補救措施沒有起到根本性作用,系統(tǒng)仍然問題不斷,需消費者耐心等待。19%的媒體報道部分斐訊用戶赴京東總部維權,京東作為銷售斐訊產品的平臺,其信用度也是此次致使消費者相信斐訊的原因之一,部分斐訊用戶認為京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16%的媒體報道揭露“0元購”背后理財黑洞,媒體揭露從300元入手的路由器如何一步一步到購買十幾萬或幾十萬、幾百萬的理財產品引人深思。9%的媒體報道質疑此次事件誰來擔責,媒體羅列斐訊、京東及聯(lián)璧金融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分析認為,無論如何,京東等電商平臺承擔連帶責任有難度。此外,4%的媒體關注京東平臺已經下架斐訊產品并屏蔽關鍵詞、盤點斐訊公司發(fā)展歷程等。
在“斐訊聯(lián)璧‘0元購’爆雷事件”中,27%的網民話題傳播聯(lián)璧爆雷遷出“0元購”內幕,價值300-700元不等的路由器捆綁聯(lián)璧理財,消費者過億資金被套牢,直至警方的介入事件才浮出水面。從法律層面講,其行為就是自融(自融指的就是有自己實體的企業(yè)老板來線上開一個網貸平臺,從網上融到的資金主要用于給自己的企業(yè)或者關聯(lián)企業(yè)輸血。選擇自融的平臺幾乎就和平臺的經營風險綁在了一起。)構成金融詐騙,從道義方面講,數千用戶的血汗錢蕩然無存,引人傷感。22%的網民話題關注受害人維權,截止目前,從網絡上直觀的數據來看,受害者達3973人,數據只包括有效登記的,或許有更多的受害者還沒有站出來,他們在各大平臺發(fā)布的“還我血汗錢”“需要聯(lián)璧調查進展”“誰來擔責”等言論發(fā)人深思。17%的網民話題直指“0元購”與電商平臺利益關系,網民認為,有關電商平臺此時不僅是斐訊產品的銷售平臺,更是其“0元購”模式的導流入口。許多消費者正是在相信平臺的基礎上開始“薅羊毛”。更直白些說,電商平臺與其說在銷售電子產品,不如說在推銷金融產品,在為P2P平臺引流量和打廣告。14%的網民話題關注資金流向,此次事件曝光后,資金流向一直成謎。11%的網民話題質疑上海有關部門對注冊公司監(jiān)管不力,有網民指出,近日跑路的10家金融公司,有9家注冊地在上海。另外,有9%的網民話題希望國家重視此次事件、重視受害者等。
由上圖可以看出,上海網民對話題的關注度最高,其次是北京和江蘇。上海是“聯(lián)璧金融”公司所在地,上海警方此次依法打擊金融詐騙獲得了當地網民的關注;另外,全國各地的聯(lián)璧受害者前往上海維權使得上海網民對此事件關注度最高。北京市人民檢察院7月4日發(fā)布金融檢察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7年,北京市檢察機關共受理金融犯罪審查起訴案件820件1480人,案件數量同比增長4.33%,涉案人數同比增長20.03%。此數據一經公布立即引起北京網民的關注,故北京網民對此次爆雷事件的關注度較高。自4月以來,上海地區(qū)“爆雷”不斷,而陷入兌付危機的金融平臺數據顯示,來自上海和江蘇的投資人占了40%,江蘇作為人均GDP、綜合競爭力、地區(qū)發(fā)展與民生指數(DLI)均居中國各省第一,對金融方面敏感度較高,故江蘇網民關注度也較高。
由上圖可以看出,有關“斐訊聯(lián)璧‘0元購’爆雷事件”的言論中,負面言論占44.1%,主要是受害者網上維權、質疑電商平臺監(jiān)管不力等。中立言論占36.9%,主要是傳播斐訊聯(lián)璧爆雷事件、關注斐訊聯(lián)璧京東利益關系等。19.0%的正面言論主要是呼吁政府重視此事、重視受害者等。
連日來,受善林金融、錢媽媽、唐小僧等高額返利平臺爆雷事件的持續(xù)發(fā)酵影響,又由于國際金融環(huán)境動蕩,聯(lián)璧金融終逃不過崩盤的命運,至此,民間四大高額返利平臺紛紛爆雷。依照聯(lián)璧平臺官方回應,此次爆雷與用戶集中兌付有關,且不排除有自媒體煽風點火、惡意擠兌的情況。但是,擠兌一說可不可信?平臺爆雷事件至今存在諸多疑點。
聯(lián)璧爆雷遷出最具爭議的“0元購”模式,在實體商品捆綁金融產品的模式下,聯(lián)璧金融獲取了大量投資,斐訊產品銷量也一路飆升,在不久前的京東“6.18”大促中,斐訊狂賣7億元,多項數據位居同行業(yè)第一。但就在次日,投資者陸續(xù)發(fā)現聯(lián)璧金融出現兌付困難,定期投資及活期存款均無法提現。在剛剛取得大量資金的時候資金鏈斷裂,這種情況可能性有多大?同時,聯(lián)璧的理財產品兌付計劃是否合理?資金到底流向哪里至今成謎。
在聯(lián)璧兌付出現問題時,身為擔保方的斐訊第一時間發(fā)布公告,“斐訊聲明,與聯(lián)璧的營銷合作是廠商活動,消費者購買斐訊智能硬件產品后,可自愿選擇是否根據活動規(guī)則參加,與任何第三方銷售平臺無關?!膘秤嵓庇谄睬尻P系的態(tài)度,在投資者看來是“甩鍋”行為。但從工商局信息及業(yè)務往來明細都指向兩者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斐訊的公告完全沒有起到擔負責任的作用,反而導致網民憤懣情緒的累積。
此次事件中,不可不提的是京東為首的電商平臺,由于國內市場環(huán)境,電商平臺監(jiān)管得當,有著良好的信譽。在投資者看來,在京東平臺上,購買打上“自營”字樣的斐訊產品,是基于對京東的信任。同時,此時京東等電商平臺不僅是斐訊產品的銷售平臺,更是其“0元購”模式的導流入口,是在為P2P平臺引流量和打廣告。在投資者看來,購買斐訊產品帶來的后果應與京東責任掛鉤,對此,京東方面尚未答復。
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理財意識逐漸強烈,熱情愈發(fā)高漲,但仍然要記住“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面對“高投資,高回報”要謹慎投資。警惕不法融資,不僅是企業(yè)應該注意的,也同樣是我們每個個體應該重視及規(guī)避的。目前,信任危機尚未取得階段性勝利,行業(yè)面臨著風險釋放期。未來,清盤會成為越來越多平臺的出路,而爆雷無疑也將繼續(xù)。
蟻坊軟件
鷹眼輿情觀察室
2018年7月25日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