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在云南大理,一名身穿和服的女子和另外三人在洱海生態(tài)廊道拍照游玩時,與疑似工作人員發(fā)生口角,路人大喊“滾出大理”。從曝光的視頻中顯示,疑似工作人員的保安表示不允許穿和服進入廊道,請四人離開,而對方表示這屬于“道德綁架”,雙方口角進一步激化。一名路人大姐高喊道:“滾出大理,你們是敗類!”隨后,四人自行離開。2月15日,洱海景區(qū)回應稱,涉事保安是外聘人員,驅趕游客是個人行為,景區(qū)沒有規(guī)定不允許拍照。此前,此類事件在網絡上就多次發(fā)生,每次發(fā)生都伴隨著網絡輿論的分化對立,圍繞到底需要怎么樣的愛國主義展開了激烈的交鋒,從輿論觀點的碰撞中可以窺見網絡情緒的宣泄釋放以及民族主義價值的糾偏與匡正。
輿情熱度演化:媒體為核心推動力量,自媒體及網民龐大的參與力量凸顯
該事件發(fā)生于2月13日,但在當時并沒有引發(fā)關注。直到2月15日上午,搜狐千里眼報道了此事,該事件的熱度開始形成。隨后搜狐新聞、鳳凰新聞、時間視頻等紛紛傳播了此事,推動該事件進一步傳播,使其在2月15日形成一個小的熱度峰值。2月16日凌晨以后,搜狐千里眼此前發(fā)布的新聞其傳播范圍進一步拓展,使該事件的傳播熱度進一步攀升,并達到最高峰值。整個過程中,新聞媒體成為推動該事件形成傳播熱度并引發(fā)傳播影響力的核心力量。
媒體的報道成功地推動了該事件引發(fā)公眾關注,但是從整個事件的參與主體來說,一般自媒體及普通網民表現(xiàn)出極高的參與積極性。首先,從整個事件信息的博文類型來看,評論內容占據(jù)了較高的比例,基本上都是基于新聞媒體下博文的評論內容;其次,從博主類型來看,未認證的博主占據(jù)了絕大多數(shù),雖然未認證博主有強大的基數(shù),但是高達92%的占比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普通網民對該事件有著很多看法,并且積極表達自身觀點。網民的積極參與從側面反應出涉及到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這類的事件話題很容易激起公眾的情緒反應以及態(tài)度表達。這類議題內容與公眾普遍相關,個人的家國民族情懷具有較強的驅動輿論的力量。
網絡輿論呈現(xiàn)怎么樣的對立分化?
(圖源:@搜狐千里眼 博文截圖)
該事件涉及的核心議題在于穿著日本和服在公共景區(qū)場合內進行拍照到底合不合適,在事件中保安以及游玩的大媽表示出極端的反對態(tài)度,并以粗暴的言語進行攻擊了當事人。越過保安的行為是否合規(guī)合理先不論,在搜狐千里眼發(fā)起的對穿和服拍照這一行為合適不合適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一半的網友認為不合適。但是還有不少網友認為穿衣自由可以接受。但是從輿論的具體表達來看,雖然不少網友認為不合適,但是并沒有表現(xiàn)出類似于保安那種極端的攻擊言語,甚至有些網友指出雖然不合適,但是并不能完全將其上升到民族分裂的層面,將此事件定性為個人的不愛國行為,這種言論內容總體來說相對溫和。而對立分化最為明顯之處則在于一部分人堅決支持保安行為,痛批穿和服行為,進而上升到對當事女子的激烈謾罵,而另一部分則以極端民族主義、極端愛國主義為反駁依據(jù),攻擊對立者為暴民。兩者之間的對立極化,言論上的是非之爭充斥于網絡之中,輿論矛盾由此不斷凸顯。
基于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熱討論下的冷思考
縱觀網絡環(huán)境,我們經??梢钥吹揭蛏婕懊褡逯髁x或者愛國主義的話題而形成輿論熱議的事件,由于公眾基本的愛國素養(yǎng)和民族情懷,這類事件總是具有很強的敏感性,事件處理稍稍出現(xiàn)偏差,則會形成極為激烈的輿論爭議。輿論爭議形成的背后原因在于,雖然大家對于愛國具有普遍的共識,但是在面對如何理性愛國、如何定性愛國與否,卻存在一定的分歧,這與不同公眾的認知能力以及認知思維有著很強的關聯(lián)性。建立在不同認知范疇之下的關于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的爭議性討論,必然會形成強烈的輿論沖突,而基于這種情感下的輿論沖突最后往往會喪失理性,形成同胞之間的對立割裂。透過這類事件當下所面臨的輿論困境,我們或許可以反思該如何彌合不同群體關于這類話題的輿論矛盾,而這無疑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應該在強化對于民族包容性及大國心態(tài)的新聞宣傳的同時,要明確涉及到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的話題應該具有的嚴肅性,謹慎把握好兩者之間的度;其次,當出現(xiàn)此類事件時新聞媒體應該強化議題設置,以削弱輿論沖突;最后,作為胸懷民族國家的普通公眾,還需強化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表達意見時做到理性思考,切勿受情緒主導最后發(fā)展成相互攻擊的局面。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