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領取小禮品”、“添加好友即得免費紙巾”,有些商家會通過這種方式來做推廣。但有些人卻以免費為幌子設下陷阱,通過免費贈送小禮品的方式來讓人落入圈套。
近日,央視曝光免費領紙巾騙局引發(fā)社會關注。據(jù)報道,家住湖北宜城的方先生在朋友圈看到了免費領紙巾的消息,掃碼后被拉入一群聊。群里“導師”稱跟著他買彩票,穩(wěn)賺不賠。隨后,方先生累計充值67萬,但自始至終都無法提現(xiàn),這才意識到被騙。警方調查發(fā)現(xiàn),方先生沖入銀行卡的錢被分流到了全國各地,最終發(fā)現(xiàn)有一筆1.5萬元在云南ATM被取現(xiàn),順藤摸瓜,犯罪團伙被一網打盡。
“央視曝光免費領紙巾騙局”網絡熱度傳播趨勢
從輿情監(jiān)測軟件鷹眼速讀網的數(shù)據(jù)分析來看,8月9日14:38,@央視網快看 創(chuàng)建話題#央視曝光免費領紙巾騙局#對事件進行報道后,較早受到@北京商報 @中工網 的關注和傳播。當晚18時許,這一事件被@中國新聞周刊 @大河報 等媒體相繼助力擴散后,網絡關注度迅速形成并呈現(xiàn)直線上升的趨勢,輿情熱度也在短時間內達到峰值。
伴隨著眾多網絡大V及普通網友的積極轉發(fā)評論,以及部分藍V政務博主針對社會上容易受到詐騙如“掃碼送禮”“線下群體免費送禮品”“網絡刷單”“客服退款”“貸款詐騙”等常見詐騙手段的警示視頻的發(fā)布,相關輿論持續(xù)醞釀發(fā)酵,10日上午,話題#央視曝光免費領紙巾騙局#沖上熱搜,目前,閱讀2.4億,討論1.2萬。之后,由于話題沒有新的討論點,相關輿論熱度逐漸平息。
看見“掃碼送禮”活動,你會參與嗎?
近年來,各種新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愈演愈烈,詐騙案件層出不窮,犯罪手段不斷翻新,惡劣程度也不斷擴大,給不少人民群眾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面對讓人猝不及防的各種免費陷阱、買股票投資等電信詐騙,網友們議論紛紛,有分享自己曾經上當受騙經歷的,也有留言提醒民眾的,在“央視曝光免費領紙巾騙局”話題頁評論區(qū)“天上只會掉陷阱,不會掉餡餅”熱度最高,由此可見,絕大部分網友還是很理智的,且普遍認為“警惕,意外之財不可取”“貪小便宜吃大虧”“增強防范意識”“天下沒有免費午餐”“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拒絕投機取巧、遠離自作聰明,讓騙子無機可乘”......
另外,在“看見‘掃碼送禮’活動,你會參與嗎?”的網絡投票中,有5萬人參與投票,投“不會參與”的占比最高,達71%;投“看情況”的占比17%;而投“會參與”的占12%。從投票比例來看,雖然選擇“不會參與”的占比最高,但是選擇“會參與”的依然為數(shù)不少,可見,對各種詐騙套路的防范意識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中央:懲防網絡犯罪,營造清朗空間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fā)《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工作的意見》,強調依法懲治和有效預防網絡犯罪,推動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2021年6月22日,最高檢會同最高法、公安部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二)》,嚴密刑事法網。據(jù)統(tǒng)計,今年1月至6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37859人,同比上升3.8倍。
個人如何防范電信詐騙?
新型電信網絡詐騙花樣百出,稍不留神可能就落入騙子的陷阱,那么個人如何防范電信詐騙?防范電信詐騙,需要謹記“六不原則”:
不輕信:不聽信陌生人電話;
不泄密:不告陌生人驗證碼;
不透露:不透露個人信息;
不轉賬:不向陌生人轉賬;
不掃碼:不輕易掃二維碼;
不鏈接:不點不明鏈接。
希望所有民眾都能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