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自媒體行業(yè)迅速崛起,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是麥克風。通過自媒體平臺,網絡新聞和信息得以快速傳播的同時,也導致了各類亂象叢生,虛假謠言、惡俗信息、網絡暴力、惡意營銷等問題引起公眾關注和熱議,帶來不少社會問題。近日河北尋親男孩劉學州遭受網絡暴力的事件便把自媒體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那么自媒體都有哪些亂象呢?
炮制、傳播不實信息
自媒體缺乏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的資制,無法對新聞的真實性做出證實。另外,相較于內容的直實性,自媒體往往更關注把流量轉化為經濟收益。為吸引用戶,提高閱讀量、點擊率,大量自媒體成為標題黨。為滿足受眾需求,對不實信息進行批量生產,大肆傳播。新媒體技術的普及為普通民眾加冕,他們一躍成為了擁有極大話語權的意見領袖,進而使得操控公共與論成為可能,部分自媒體以此作為籌碼謀取不正當的經濟利益,從而將這種虛擬的流量轉化成了可見的收益,不僅嚴重擾亂互聯(lián)網秩序,更對司法權威和公信力造成極大損害。
抄襲現(xiàn)象嚴重
在巨大的收益面前,自媒體抄襲現(xiàn)象不斷泛濫。為吸引流量,進而獲得變現(xiàn)的巨大誘惑,吸引眾多自媒體加入到抄襲行列。而大數據時代,信息爆炸式遞增,網絡信息交互頻繁,抄襲
行為層出不窮。長期以來,各種數據造假、抄襲洗稿、虛無價值、篡改歷史等充斥于自媒體,其信息量之大,傳播范圍之廣,傳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由于抄襲行為往往超越了不同的地理區(qū)域,跨越了不同的自媒體平臺,因此維權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都格外地高。高額的維權成本讓許多原創(chuàng)者望而卻步,間接地給自媒體用戶創(chuàng)造了抄襲的空間。
自媒體平臺主體責任缺失
自媒體平臺作為自媒體與信息受眾之間信息傳遞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往往都是以營利為目的,通過廣告收入等進行營利以實現(xiàn)持續(xù)經營的目的,較低的準入門檻使得用戶能夠輕松注冊。為了吸引更多用戶入駐,擴大用戶體量,自媒體平臺對用戶的注冊審核和背景審核較為寬松,導致大量涌入平臺的用戶魚龍混雜。同時,自媒體平臺對用戶的原創(chuàng)內容保護力度較弱,在對平臺內容的把關問題上,自媒體企業(yè)也顯得力不從心。雖然多數自媒體平臺采取人工審核+技術識別的審核模式,但是上億的平臺用戶以及用戶每時每刻創(chuàng)造的海量內容都對審核工作構成了現(xiàn)實的客觀難題。
處罰成本近乎為零
除自媒體從業(yè)者資質參差不齊、網絡平臺監(jiān)管不力之外,造謠成本低、處罰力度小是讓眾多自媒體從業(yè)者對謠言傳播、網絡暴力有恃無恐的重要原因。藝人譚松韻母親被撞案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就譚松韻母親被撞案來看,向公眾大肆傳播“物證丟失”、“法院及公訴人有意偏袒被告人”等不實言論的賬號最終僅僅被封禁了事,而賬號運營主體卻未受到任何處罰。尋親男孩劉學州遭受網絡暴力,也只是針對#劉學州事件40個微博賬號被永久禁言#。與自媒體造謠產生的惡劣影響相比,這樣的處罰顯然偏弱。自媒體運營者在賬號被關停后,換個“馬甲”便可以繼續(xù)生存,造謠成本近乎為零。造謠的風險成本遠低于其帶來的巨額收益。然而,造謠和網絡暴力的惡果已經產生,網民對相關平臺及有關部門的質疑并不會因此消除。
損害媒介公信力
自媒體一般沒有固定的組織形態(tài),是高度個人化的結果。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網絡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在公信力的提升上面臨更多挑戰(zhàn)。在如今互聯(lián)網媒體公信力較低的原因有:報道失實,大量有害信息的傳播,網絡犯罪及網絡糾紛大量存在。對于網絡這一媒體平臺,信息缺少限制自由傳播致使伯實信息不斷泛濫。尤其是在突發(fā)事件的信息傳播中,易導致謠言的產生。不良信息的傳播和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媒介公信力。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