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4日,人民網報道:“數百大學生校園貸買手機不還錢:非法放貸可以不還”。
What?校園貸不是很可怕嗎?校園貸不是引發(fā)了很多校園悲劇嗎?
據報道,上半年,廣西南寧受理多起“校園貸”糾紛案,400多名大學生成被告。每人借款均在7000左右,大都拿來買高檔手機。法官跨省調解,僅3人主動還錢。不少大學生認為:“校園貸”是非法放貸,借的錢可以不用還。
媒體集體表示驚得一批,沒有表情包的微博不是好微博~~
@山東高法 也來湊熱鬧,“握草”的表情可以說很有情緒了。
有關“大學生校園貸買手機不還錢”的消息最早出現在7月2日,且事件熱度峰值迅速形成,直至7月4日,事件熱度稍有衰退但仍在持續(xù)。
(趨勢變化,來源:鷹擊早發(fā)現)
@南國早報 最早發(fā)布了相關新聞,【借“校園貸”買手機,400多名大學生被告!他們竟還天真以為...】截至7月4日11:00該條博文轉評:8459/11756。
對于本次事件,“大學生”一反常態(tài),從“弱勢群體”變?yōu)椤笆甲髻刚摺?,被輿論指責?/strong>“禮崩樂壞”、“壞人變老不可怕,可怕的是下一代變壞了”等成為主要觀點;也有部分網友表示“大學生不背這個鍋”,三觀不正的只在少數,而且與學歷沒有直接關系;另外一部分網友稱“我怎么覺得沒毛病”,校園貸本就不合法,本就該禁止,用這種方式清除毒瘤也不錯。
(輿論觀點,數據來源:鷹擊早發(fā)現)
法官:案件缺席審理對他們不利,如果敗訴,個人信用將留下污點
據主辦該案的黃支革法官介紹,這批“校園貸”是大學生通過廣西某金融投資公司的“704?;ā睒I(yè)務借貸,從借款合同看,每個案件借款金額在7000元左右,大都拿來買高檔手機。
法院通過合同上所留地址寄送應訴材料,但不少材料遭到拒收。6月初,主辦法官和原告方專門趕赴貴州貴陽市兩所高校,找到20名被告大學生,希望他們參加座談會,協(xié)商還錢。令人遺憾的是,沒有一人愿意參加。
原告提出了調解方案,如果被告一次性付清本金和訴訟費用,原告放棄利息、手續(xù)費、違約金(在合同中有約定)等訴訟請求,并同意結案。然而,此行只有3名大學生選擇和解,并一次性歸還了借款。
不少大學生還認為:他們借的錢可以不用還,“‘校園貸’是非法放貸,是國家打擊對象,這錢我們可以不還?!狈ü賹Υ吮硎荆骸安恢浪麄兡睦锫爜磉@些錯誤觀點,如果這些大學生一直消極應訴,案件缺席審理對他們很不利。”黃支革法官說,如果判決這些大學生敗訴,他們仍不還錢, 等到上老賴“黑名單”,不僅要還錢,還會給個人信用留下污點?!?/p>
2017年,銀監(jiān)會發(fā)布了《中國銀監(jiān)會關于銀行業(yè)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重點做好校園網貸的清理整頓工作,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不得進行虛假欺詐宣傳和銷售,不得通過各種方式變相發(fā)放高利貸”。
業(yè)內人士認為,非法校園貸潛滋暗長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貸機構用較低的門檻誘騙學生上當;二是大學生金融知識匱乏;三是虛榮心所致。
就此而言,校園貸在接受行業(yè)整頓的同時,大學生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版權歸蟻坊軟件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輿情熱點請關注:
新浪微博:@蟻坊軟件 @蟻工廠 @鷹眼輿情觀察室 @鷹眼口碑研究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